金融支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探索

阅读次数: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4-29 10:24 [字号:    ]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对如何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了重要指示。人民银行在专业工作会议上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解决好贵州的脱贫问题对取得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意义重大。近年来,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党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贵州省金融扶贫工作牵头作用,推进全省金融系统准确把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点方向,强化措施,形成合力,确保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2019年末,贵州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335亿元,当年累计发放1252亿元,金融扶贫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为全省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0.6%下降到2019年末的0.85%作出了金融应有的贡献。

主要工作措施与成效

(一)央行牵头组织,各方联动协作,机制保障有力。金融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地方党政、各职能部门、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协力推进。近年来,贵州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运行顺畅,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效应不断增强。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制定10余项全省金融扶贫工作意见,四梁八柱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创新运用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加强与扶贫部门数据对接,实现金融扶贫信息的精准比对和采集。人民银行、省总工会、省扶贫办连续4年举办金融扶贫劳动竞赛,锤炼选拔了一支懂金融、会扶贫、作风硬的金融扶贫干部队伍。

(二)扶贫再贷款运用充分,有效发挥撬动引导作用。贵州省各级人民银行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工具的结构性引导作用,切实增强贫困地区金融机构支持脱贫攻坚能力。先后探索出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再贷款资金+匹配自有信贷资金杠杆化运作等新模式,引导法人金融机构创新一县一业产业扶贫贷款等扶贫金融产品。紧盯深度贫困、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分别单列100亿元、40亿元扶贫再贷款限额,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资金投入,开展支持农村产业革命行动,扶贫再贷款对金融资金引导效应不断提升。目前,贵州省扶贫再贷款余额330余亿元,限额使用率达95%以上,余额连续位列全国前列。

(三)金融机构发挥优势,奋力作为。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省分行充分利用资金来源稳定、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发挥扶贫金融事业部职能作用,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长期贷款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针对贫困地区实际需求,不断下沉服务重心,采取单列信贷规模、简化审批流程,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三农金融事业部等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深耕贫困地区农村市场,将金融资源精准及时地配置给三农经济,更好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经营主体发展生产资金需要。目前,全省已形成农字号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类型机构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金融扶贫量大价低,支持有力。不断夯实贵州省投入大、成本低、覆盖广、产品多、效果好的金融大扶贫格局,金融扶贫成绩得到多方认可。贵州省116.43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获得直接信贷支持,信贷对贫困人口的精准支持覆盖率达到较高水平。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全省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14个百分点。其中,通过扶贫再贷款撬动优惠利率贷款发放;通过抵押补充贷款、专项金融债等为项目扶贫贷款提供了中长期低成本资金。

(五)金融扶贫聚焦重点,成效明显。聚焦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对贫困地区公路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重大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有效改善贫困人口居住环境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条件。聚焦扶贫产业金融需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农村产业革命号召,支持12大特色产业、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一批典型模式,在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和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扎实推进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七项行动,加大金融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9年末,贵州省深度贫困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8%,持续高于全省贷款平均水平。

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一)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对脱贫攻坚带来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受疫情影响,部分扶贫项目开工延期、扶贫主体产能恢复缓慢、农户预期收入普遍降低,扶贫项目、扶贫企业、贫困户金融债务接续问题需要妥善处置。

(二)深度贫困地区信贷结构还有优化空间。近几年,全省金融机构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力度,贷款总量明显增长,但从结构看,对农村产业、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具有带动脱贫效应领域的信贷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大,与助推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可持续脱贫的需求还有差距。

(三)金融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路径需进一步探索。今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将解决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支持农村地区经济长远发展,需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金融服务机制。金融如何兼顾短期脱贫目标与乡村经济长远发展,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如何促进三农经济长期繁荣,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如何有效衔接等都需进一步探索。

金融助力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思考

(一)坚持目标导向,统筹抓好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工作。加快落实好人民银行总行等五部门金融30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专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全力支持防疫防控、扶贫产业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切实贯彻落实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结合中央、省委、省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目标,认真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关于2019—2020年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提升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二)突出工作重点,巩固提升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质效。一是着力抓好金融支持产业扶贫。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关系到巩固脱贫成效和接续乡村振兴。应引导金融机构建立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机制,针对产业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差异化的金融支持。应注重建立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贫困户一起分享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成果。二是着力抓好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和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持续增加对深度贫困地区、毕节试验区的金融资源投入,特别是在保障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领域,发挥好扶贫再贷款等政策性资金的结构优化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产业、民生领域的信贷倾斜。三是着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金融服务。针对搬迁安置区多元化金融需求,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结合安置区资源禀赋,支持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帮助搬迁人口就地就近生产生活和就业创业。

(三)结合贵州实际,有效推进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在不断丰富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信贷产品体系方面,切实拓宽贫困地区抵押物范围,运用贵州省农村资源融资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价值评估、处置变现等配套措施。积极推广仓单、订单质押等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促进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大力发展信用贷款业务,提高信用贷款比例。在不断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捷度方面,进一步推进贫困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贫困地区支付清算网络覆盖范围,改善贫困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满足贫困地区群众支农补贴发放、小额取现、转账、查询等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加快推动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信用建设推动信用贷款发放。多载体、多形式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提升群众金融素养。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完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四)管好用好工具,完善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落实用好用足用规范的管理要求,加快推广扶贫再贷款先贷后借发放模式,健全担保机制,逐步提高质押方式发放扶贫再贷款比率。强化扶贫再贷款支持产业扶贫的政策导向,发挥好产业扶贫带动效果。加强扶贫再贷款管理和效果评估,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以政策效果和合规管理为导向,合理分配扶贫再贷款额度,提高使用效率。

(五)加强党对金融扶贫工作的领导,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改进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把党领导经济金融工作的优势转化为扶贫工作优势。持续保持政策支持力度,对于已经脱贫摘帽的地方,应留出政策措施缓冲期,对脱贫地区及脱贫人口要扶上马,送一程,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稳步脱贫、避免返贫。持续开展金融扶贫领域问题专项治理,结合内外部各类检查监督,确保措施有效,整改到位,迎接今年国家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全面验收。